超常刺激对我们的影响
1940年代,荷兰科学家尼可拉斯.丁伯根,用一系列实验改变我们对动机的理解。
1、黑脊鸥
黑脊鸥成鸟的嘴上有个小红点,丁伯根发现刚孵化的雏鸟想要食物时,就会啄那颗红点。
试验的第一步,是用硬纸板做出一组假啄,只有鸟头,没有身体。
等雏鸟的父母飞走,他就把假啄拿到雏鸟眼前。
这些鸟嘴一看就是假的,他本以为雏鸟会不理会。
然而,当小黑脊鸥看到这些假啄上的红点,依旧猛啄,仿佛那是母亲的啄。
他们对红点有明显的偏好,仿佛出生前就在基因里设定好的一样。
丁伯根很快发现,红点越大,雏鸟啄的速度越快。
最后,他做了一具假啄,上面有3个特大的红点。
当他把这具特制假啄放到鸟巢旁,雏鸟们乐疯了,狂啄那些红点,仿佛这是世上最棒的鸟啄。
丁伯根跟同事在其他动物身上也发现类似的行为。
2、 灰雁
灰雁会把巢筑在地上,而有时当鸟妈妈在巢附近移动,某颗蛋回滚到附近的草地上。
遇到这种情况,灰雁就会摇摇摆摆的走过去,用嘴巴和脖子把蛋拖回巢里。
丁伯根发现,灰雁会去拖附近的任何球状物,例如球或灯泡。
球状物越大,他们的反应越大,其中一只灰雁还费尽全力把一颗排球滚回巢里,然后坐在上面。
跟自动啄红点的黑脊鸥雏鸟一样,
灰雁也会遵循自己的本能规则:看见附近有球状物,我一定要把它拖回巢里。球状物越大,我越要努力去取得。
每种动物的大脑,都仿佛预先装载了某种行为准则,一旦遇上该准则的夸大版,大脑就会像圣诞树装饰一样亮起来。
科学家把这些夸大的提示称为【超常刺激】。
【超常刺激】是现实的强化版,例如,①3个红点的鸟啄,或是②跟排球一样大的蛋。(会引起比平常更强烈的反应)
3、人类
人类也很容易对现实的夸大版本信以为真。
例如,垃圾食物会让我们的奖赏系统发狂,
因为花了数十万年,在荒野中狩猎与采集食物之后,人类的大脑演化为格外重视盐分、糖分、脂肪。
这些高密度卡路里的食物,在我们祖先生活的大草原上非常罕见,
在不确定下一餐有没有着落时,尽可能多吃是绝佳的生存策略。
然而,今天我们生活在充满卡路里的环境,食物已然充足,但你的大脑依旧渴望卡路里,仿佛它很稀有。
重视盐分、糖分、脂肪,不再对健康有益,但渴望持续存在,因为人脑的奖赏中枢已经大概五万年没有变了。
现代的食品工业,致力于将人类的旧石器时代本能,延伸到演化目的之外。
食品科学的主要目标之一,就是创造出更能吸引消费者的产品。
几乎任何袋装、盒装、罐装的食品都经过某种方式的强化,就算只是添加了一种口味。
企业砸下数百万美元
1)找出洋芋片最让人满意的脆度
2)找出汽水最理想的气泡量
投入整个部门之力,就为了让产品在你嘴里的感觉最佳化(就是所谓的口感)。
例如,薯条就是很强大的组合,外表金黄酥脆,内里细致柔滑。
最终,这样的策略促使食品科学家找出每种产品的【极乐点】,盐分、糖分、脂肪的精准组合,
好令大脑兴奋,让你一直回头购买。
当然,就是你吃的太多,因为超美味食物对人的大脑,更有吸引力。
一个机会越有吸引力,形成习惯的可能性越大。
看看周遭,整个社会充斥着高度设计过的现实,远比我们祖先生活的世界吸引人。
1)店家为了促销衣服,摆上胸臀夸大的假人
2)在社群媒体上,用不了几分钟,你得到的【赞】就比在家里或办公室得到的多
3)广告结合了完美的灯光
这些就是现代世界的【超常刺激】,它们把原本吸引我们的特色夸张化,让我们的本能发狂,
迫使我们养成过度购物、过度上社群媒体、过度饮食等习惯。
如果以历史作为指引,未来的种种机会将比现在的更有吸引力。
奖赏变得更浓缩,刺激变得更诱人,此乃大势所趋。
1)比起天然食物,垃圾食物是卡路里的浓缩形态。
2)比起啤酒,烈酒是酒精的浓缩形态。
3)比起桌游,电玩是娱乐的浓缩形态。
相较于自然,这些塞满愉悦感的经验,难以抗拒。
我们有着祖先的大脑,却必须对抗它们不曾面对的诱惑。
若想要增加某个行为发生的几率,就必须使其有吸引力。
想养成新习惯的整个过程中,我们的目标,就是学会让习惯变得难以抗拒。
虽然不可能把每个习惯都变得【超常刺激】,我们可以让任何习惯变得更诱人。
为此,我们必须先了解渴望的本质与运作方式。
第一步是检视所有习惯共有的生物特征——多巴胺峰值。
如果对文章內容有任何问题,欢迎在底下留言让我知道。
如果对我的内容感兴趣,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!
商务合作,请联系:1046700943@qq.com
文章引用請來信索取授權,否則將保留法律追訴權。